深入推进新课改 超前研究新高考 继续创造新业绩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深入推进新课改  超前研究新高考  继续创造新业绩

 

         四川省简阳中学   杨勇军

近年来,学校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新高考方案出台等背景下,遵循“以德为先通材树人”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入推进课改,超前介入新高考,提升办学质量”为中心,以“‘废、改、立’健全制度,规范干部师生行为;以‘分层、规范、落实’增强执行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以深入均衡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以提高安全管理后勤服务水平,创设和谐平安校园环境”为工作重点,主动顺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坚持面向全体师生、尊重个性、多元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围绕“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会议中心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侧其重点从“具体举措、问题对策、困惑建议”三个方面做一汇报。

一、具体做法

1.修订完善制度:为使学校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完善,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课改、新高考等教育新形势和学校发展需要,切实起到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激发师生正能量的作用;学校做好了学校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一是废除不再适应教育形势和学校发展的制度;二是对个别制度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补充完善;三是对学校所增设的新部门和新岗位,以及针对课改和新高考的新要求制定相应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如对新成立的信息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新增设的德育辅导员、教学指导员等人员用制度明确其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规范管理,使学校制度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新发展。

2.优化过程管理:为使管理更加优化高效,学校探索实践“点线面”相结合的分层管理机制,做到“管理流程扁平化,降低工作重心;管理过程精细化,做好每个细节;管理责任明确化,减少管理内耗。”一是落实责任“点”。将学校管理干部“定”为内部管理的责任“点”,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保障各项制度自上而下的全面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各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要求各责任点“负起责”,管好自己的人,理好自己的事,负好自己的责;强调“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坚决追究监督管理不力或缺位的责任人。二是强化监督“线”。成立学校管理督查工作小组,明确督查范围及内容、督查方式和督查要求,形成纵横交互的“网格化”监督“线”,将各责任“点”链接起来,提高监督效率。纵向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监督分管处室、年级工作的开展、进度和纪律情况;横向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好日常检查与重点督察,做好记录,为学月和年终考核提供依据。三是完善制度“面”。一方面强化纪律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和请销假制度,规范工作纪律,实行处室、年级考勤和办公室抽查双向考勤制度,杜绝考勤人情化,消除“慵、懒、散、浮、拖”现象,让制度从纸上“立”起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制度上规范行为,形成外部约束力;另一方面强化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好“名优教师工程”、“青篮工程”等师培制度,进一步完善《岗位职称晋升考核制度》、《30%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和《最美简中教职工评选制度》等,将教职工平时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与评职、晋级、评优以及待遇挂钩,形成内部驱动力。

3.强化队伍建设:一是着力师德建设。学校要求教职工要严格执行《简阳中学教职工行为规范条例》,以身示范,从一言一行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对不服从学校管理、经常迟到早退、私自有偿补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消极对待教学工作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严肃查处,实行评职晋级评优“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并在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给予相应的物质处罚;定时开展以“铸师魂、正师风、树师表”等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提倡和弘扬简中精神,提振教职工的“精气神”,扫除教师职业的倦怠和疲态。二是着力师能提升。学校以建设学习型学校、处室、年级为载体,建立健全了教师专业提升的长效机制。以“一帮一”工程为抓手,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实现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两年胜任,三年出彩,六年出众”的成长规划;以“名师工程”为平台,打造名师,推出名师,表彰名师,切实增强教师的学习力,激发教师的研究力,呵护教师的创新力,锤炼教师的表达力,提高教师的反思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力培养专家型教师和创新型教育科研团队。

尤其是针对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的实际,学校重点突出和抓好队伍建设中两个关键:一是学生教育的关键在班主任。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肩负起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在学生常规上勤到班级,细心观察,做到问题不出班,不过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学生学习上加强与科任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学科学习状态,牵头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在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用心交换心,用爱唤醒爱,走进学生内心,拉近师生距离,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上的良师。二是课改的成效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第一责任人,要承担起教师专业指导的责任。对于课改和新高考,自身要身先士卒,示范引领;对于教研,要组织高质量的教研会和备课组会,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教困教师,要多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一起寻找问题症结,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帮助改进提高。

4.提升德育实效:针对学生常规教育中所出现的反复性和老大难问题,学校在抓好德育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突出两项工作。德育队伍建设重点突出班主任“班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是学校进一步创新班主任每周例会制度。例会分两大部分,先由政教处通报本周学生常规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后由确定的2至4名班主任做中心发言人,分享班务管理心得方法。使例会开成问题整改会、经验交流会,以会代训,会时短而高效。二是完善班会课观摩制度。每月推出一次班会观摩活动,提倡班主任之间相互听评课,分享交流,共同提高。三是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考评内容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班级管理水平、班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综合素质等内容紧密结合。德育主题活动重点强化“三生教育”。一是针对媒体报道个别学生因抗挫能力弱而轻生的案例强化“生命教育”。开展“关爱生命,快乐成长”,“正视困难,理性应对”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二是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差的现象强化“生活教育”。开展 “善于反思,历练提升”、“言雅行端,遵规守纪”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学阶段生活即学习,珍视生活,珍惜时间,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三是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的问题强化“生存教育”。开展“知识改变命运”、“目标决定未来”等主题活动,强调“现在的学习与美好的未来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志存高远。

5.深入推进课改:一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学校要求全体干部从学校管理、到指导师生、到自身教学都要坚持课改理念,为全体教师践行课改,加强指导,做好榜样,起好示范;通过教职工大会、年级会、教研会,给教师讲清课改的必要性,为他们松绑,使全体教师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减少顾虑,放开手脚,主动投入到课改中来;通过班会进一步教育和发动学生,以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通过家校研讨会给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强化培训,示范引领。学校要求教务处、教科室认真做好课改观念、方法和技能的继续培训,用课改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中心,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改教学研讨工作。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学校要求课改牵头部门教务处和教科室根据课改理念和学校实际,围绕我校《导引——生成课堂改革研究》国家级课题进一步完善明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改范式,让全体教师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建立健全课改工作管理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要求全体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所负责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班级,强化课堂教学常规过程落实的督查工作,尤其是要关注备课组是否按照课改理念集体备课?教师是否按照课改理念上课?效果如何?整改得怎么样?学校遵循课改理念,制定了《课程改革过程评价方案》,重新修订了《学生评教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诊断、分析、反馈、调整”的质量分析机制和“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评价机制,把质量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正确导向作用和监控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

6、优化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中心环节,学校以《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为依托,通过不断地研究实践,基本成型了不同类型的课堂授课范式,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通过教学流程的优化,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如:自习课流程—学案引导,生成问题。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查资料、同组间相互交流,并生成新的问题;新授课流程—教师引导,生成知识。教师首先要验收每位学生对学案相关内容完成情况,解决自习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学案的要求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本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充分交流并以多种形式展示,并做恰当的点拨、引领、评价,突破重难点,并引导学生归纳反思,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

评讲课流程—问题引导,生成能力。学生分析试卷,找出问题,自我纠错或小组内互帮互学,较难的题目分组承担评讲任务,学生、教师提出质疑、补充,对重难点或共性问题针对性训练,反思得失,提升能力;反思课—总结反思,生成体系。一类是阶段性复习,学生在自主反思、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单元的基础及重难点知识过关,教师再根据组长的反馈信息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相互学习,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另一类是总复习,学生对已学知识自主复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班课—身心教育,生成规划。班会课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学生成长而设,主题为学生发展而定,内容为学生所需,形式为学生所喜,通过形式多样的班会课,让学生学会规划时间、规划未来。

二、问题与措施

问题一: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四类问题教师:一是部分新分教师激情有余,经验不足,虚心学习不够,驾驭课堂能力欠缺;二是部分青中年教师不及时调整教育心态、教学方法,面临6—10年专业发展瓶颈期,课堂受欢迎程度下降;三是部分已聘高级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敬业精神不够,专业发展动力不强;四是个别即将退休教师,疏于教学理论、方法的学习更新,啃老本,墨守成规,缺乏教育激情。

应对措施:一是要求教师自身整改提高。要虚心学习,及时调整心态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永葆教育激情;二是学校加强培训帮扶。要从理念引领、制度规范、研修结合等途径全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层次和专业素养层次,让正确的观念成为信念,把正确的行为变成习惯。对相关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进行培训帮扶,对个别教师教务、教科部门针对问题,交心谈话;三是要强化考核奖惩力度。对优秀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奖励,在评职、晋级、评优、外出培训、年终30%奖励性绩效工资等方面予以倾斜。反之,对于多次帮扶谈话仍无改进的问题教师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惩处。

问题二:在学校课改问题上,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课改在年级之间、教研组之间、备课组之间、教师之间仍有很大差异。仍存在部分教师或死守传统、墨守成规;或心存疑虑,畏手畏脚;或敷衍塞责,新鞋老路。

应对措施:一是督促考评:教务教科部门要深入年级和学科组,切实了解年级教师和学科组课改情况,对课改开展好的教师和学科组进行表彰奖励,对课改不力的教师和学科组要加强督促指导,要制定更科学的考评方案,并将教学过程的相关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二是观摩学习:以学校、年级、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让课改效果好的教师上不同层次的示范课,让更多教师观摩借鉴,学习提高;让课改不力的教师上诊断课,共同为他们把脉诊断,对他们及时帮扶,让他们改进;三是均衡推进:切实解决部分教师在课改中观望、等待、应付的问题,切实转变,促使课改在各年级、学科组、备课组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均衡、同步、全面推进。在均衡推进的同时,特别重视起始年级和毕业班年级课改,因为前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的培养,后者直接影响中高考质量。

问题三:在新高考研究和应对上,自教育部宣布高考改革方案后,四川也于去年5月12日出台了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方案势必会引发学校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和变革,加强新高考研究,实施“选课走班、分层施教”等成为当前学校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应对措施:超前介入,提前谋划。学校已要求教务处和教科室与其他处室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认真做好新高考方案的解读研究工作,总结其它省份学校必修分层、选修分类走班教学经验;研究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如何优化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和师资,并提前做好预案。

问题四:商业社会多元价值观和浮华风气对师生工作和学习心态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冲击,以及课改的诸多模式和众说纷纭让较多教师难以取舍和无所适从。

应对措施:打造静心教育:一是教师要静心于教学。从师德教育入手,要求教师在上班期间,要潜心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不能做上网炒股和玩手机等与工作无关的事;在休息时间,自觉抵制商业社会浮华风气的侵蚀,不做有偿家教、办培训班或到培训班兼课等违背师德师风、教育行风的事,同时远离牌桌、酒桌,提倡与好书相伴,与高人为伍。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重要的途径,缺乏了教师的静静地个人的阅读和教学反思,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无从谈起。二是学生要静心于学习。从养成教育着手,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和各种集会,要养成心静、言雅、行端的良好习惯,不要追逐逛打,大声喧哗。静能生慧,安静下来智慧之门才能开启。三是课堂要动静相宜。课改的本意是课堂教学设计和授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我们听课来看,有的教师曲解了课改的本意,在课堂形式变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堂过多的预设环节,会绑架师生教与学的进程,课堂缺少生成。在真正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课堂内涵“教什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课堂展示评价等,在实践应用中,教师应该有所取舍,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要求,确定使用哪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预设教学环节,课堂要有“留白”,要动中有“静”,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给课堂生成留出空间。改变这种课堂追求热闹和出彩的状况,使课堂变得简约些、安静些,也需要我们制定更科学的课堂评价办法,课堂评价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少关注教师的“表演”。

三、困惑和建议

困惑一: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教学评价仍以分数和升学率为重要标准。

建议:对学校评价机制不能仅以应试的短期效应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还应该从学校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学生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对其综合素养产生怎样的影响来多元考评,这样才能对学校的教育方向和行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困惑二:小学和初中推进课改不均衡,导致高中学段学生对高中课改极不适应。

建议:加强对小学、初中的课改督导力度,保持课改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的一贯性,连续性,从小培养学生课改思维和学习方法,减少高中课改来自学生学习思维习惯方面的阻力。

困惑三:面对课改尤其是新高考研究,学校以一己之力无力承担制度建设、师资配备和系统研究。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整合全市学校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学校各自为阵资源的浪费。

困惑四:从近几年选人看,学校选人有三种途径:一是免费师范生,二是研究生,三是公招教师。其中,从选取教师教学实践来看,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部分研究生在教学态度、教学质量不一定比本科生更高,并且,由于待遇和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优秀的研究生工作中更容易流失,而本科生更稳定一些;由于公招考试机制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一是有部分人师范院校毕业后选择了非教育的其他行业后工作不如意后再选择教师行业,致使其教育专业荒废多年,对现行教育的不熟悉;二类是本身是非师范专业毕业而拿到教师执业职格证的,缺乏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从公招考试机制看,虽然有笔试和面试环节,但笔试内容仅笼统涉及教育教学理论而未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因此,笔试内容不能测试出应试者的专业素养,而面试时间太短,也不能较好了解面试者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施教能力。

建议:在教师选人进人上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适当选考一部分优秀本科生,减少公招教师名额和研究生名额。公招教师笔试内容增加专业知识的考察,同时,增加面试时间。

    总之,基础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但这个工程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也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思行统一,支持配合。如没有小学初中课改的全面落实,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学科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奠基,要想在高中三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如家庭教育没有顺应教育形式发展而改变,仅将学生成人成才的责任寄托于学校,学校也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全社会)不改变以考入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人数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家长不改变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这些单一、片面的评价机制,社会不抛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学校就不能摘掉头上的紧箍咒,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提升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就难以真正实现。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