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中学第十一届师德演讲比赛:浅谈未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浅谈未来

吴    桐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是新时代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您会怎样定义未来呢?我想对于已经为人父母的各位同仁来说,对未来的期待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最好的教育,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的未来。但我相信,无论您是一个虎妈虎爸,还是一个愿意做孩子成长的忠实观众的家长,抑或您只是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本身,在谈到未来这一话题的时候,一定也绕不开这三个问题:未来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我们又该去哪儿呢?

未来从何而来呢?我经常下班的时候会特别留意校门口接孩子们放学的家长们的眼神,他们多数头发花白,有的行色匆匆,他们大多沉默,面孔和视线朝着同一个方向,这眼神里包含着关切和担忧,这眼神里也写满了寄托与期待。这眼神也写下了当下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那就是全家人的双眼都紧盯着这个正值学龄的少年,也紧盯着教育这个庞大的产业。如果我们把视线再放宽一点,小到媒体专家学者,大到社会国家,无不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放到教育之上。各家之言,百花齐放。各类学校,百家争鸣。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在焦虑中前行。

那我们因何而去呢?是焦虑驱动?是理想驱使?还是时代需要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是,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因为时代的发展,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因为温饱已不再是每一个人担心的事。教育就自然上升到了国民生活的焦点。于是,优生流失了。他们想在竞争中选择更丰厚的城市资源和学校资源。于是,说服更难了。在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教师不得不和电子产品赛跑,不得不与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纠缠。不得不在斡旋中与更加自我的学生交流。还有羞涩的待遇,尴尬的地位,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时时都在拷问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定力。我们也不禁问,未来,我们究竟应该去向何方呢?

常常有学生给我说他们感觉到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也常常看到一个学习优异的孩子,在面对志愿活动,学生团队的时候就漠不关心。更常常看到在被问到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略带羞怯地摇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去年朗读者活动初选的现场,一个小伙子,用搞怪的语调朗读他的文段引来学生干部的驱逐的时候,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为何要这样,他说,我初中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子,后来她变坏了,我觉得这个社会很黑暗。我特别理解他,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面对社会洪流的那种无力感,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荒诞感。所以,未来留给我们的最终极的课题是,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就像梁漱溟先生说,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教育也是。今天的我们基础设施,数字校园,选课走班,各类远征队已经初露锋芒,此乃物。学习交流,国际化办学如火如荼,此乃人。但在我们的训练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心。一颗充盈的心,一颗博大的心。我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孩子能带着这颗心去找到自我,去追寻自我。我期待在未来,教师们能更用心地搭建起平等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一颗颗年轻的心被打开。我更期待在未来,我们都能更纯粹地追逐教育的初心,让教育真正成为我们手里为之奋斗的事业,谢谢。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