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专栏】依法防控 科学预防新冠肺炎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依法防控 科学预防新冠肺炎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专栏】  2020年第2期
主办:四川省简阳中学德育处  供稿:陈江伟

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依法防控

一、《传染病防治法》立法目的

《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9月1日起施行,2004年、2013年经过两次修订。以法律形式明确公民、社会组织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进行,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提供法治保障。

二、法定传染病种类和防治方针原则

1.传染病防治方针和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2.传染病分类

(1)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即鼠疫、霍乱)、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共39种。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乙类甲管)。

3.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为法定传染病,实施“乙类管理、甲类防控”的法律依据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基于对其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认识新型冠状肺炎 科学预防

一、科学命名

2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前者为疾病名,后者为引起这种疾病的病毒名。反对污名化。

二、典型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三、传播途径

1.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里边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到空气中,如果有人和患者密切接触,可以传到对方的呼吸道中得病。

2.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主要是由于飞沫掉到桌子、椅子、门、门把手,其他人摸到了被污染的物品,手又碰到了嘴、眼睛、鼻子,这便是接触性传染。

四、干预和治疗

1.一旦发现病人,尽量不要和其接触

2. 需要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要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要尽可能把周边能接触的物品进行相关消毒,使得病毒被灭活

3.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保证营养丰富,多喝水,注意作息的时间,要早睡早起。要适当运动,每天尽量进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运动,提高一定心肺功能

4.保持室内的通风,一般每天要通风3-5次,每次要15-20分钟

5.吃饭前、大小便后勤洗手

     四川省简阳中学

     2020年3月17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