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点烛光 燃放万千辉煌——简阳市第三届“简之韵”杯短篇小说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暨文学分享会成功举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4日 点击数: 字体:

简阳中学讯(“简之韵”工作室)“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2024年5月31日和2024年6月3日,简阳市第三届“简之韵”杯短篇小说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暨文学分享会分别在简阳市实验中学君和堂(分会场)和四川省简阳中学格物楼大会议室(主会场)成功举行。“简之韵”杯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最开始是简阳市图书馆和四川省简阳中学共同主办,本次比赛由简阳市图书馆、四川省简阳中学、简阳市东溪初级中学、简阳市东溪小学、简阳市解放学校、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简阳市实验学校、简阳市石钟学校共同主办,这让“简之韵”的校园文学之路越走越踏实。

主会场活动莅临现场的嘉宾有中国文学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第七届和八届主席团委员、四川省译协智库专家刘荣跃先生(简中74初校友),简阳市政协副主席蔡纯午先生,简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罗君成先生,简阳市图书馆馆长方亚兰女士,副馆长杨虹女士,主任施涛先生,四川省简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庞义老师,简阳中学党委副书记、“简之韵”总策划人苏俊清老师,简阳中学对外交流中心主任高鹏老师,简阳中学教科室副主任田刚老师、陈平老师,“简之韵”工作室负责人杨霞老师,简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世川老师、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付莉老师,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袁琪老师,东溪初级中学刘家奇老师,射洪坝解放学校赵霞老师、文玉容老师,石钟学校陈海燕老师,射洪坝第一小学万正敏老师,东溪小学刘天渝老师,以及所有主办学校的获奖选手代表,简阳中学25高学生代表、26高学生代表、新钱学森班学生代表以及“简之韵”工作室各部门的学生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简阳中学团委副书记吴桐老师主持。

本次小说创作大赛共收到校内外稿件4695篇,其中成人组稿件54篇,高中组稿件2917篇,初中组稿件1624篇,小学组稿件100件。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共评选出获奖作品464篇。特等奖作品12篇,其中成人组作品0篇,高中组作品6篇,初中组作品4篇,小学组作品2篇;一等奖作品99篇,其中成人组作品4篇,高中组作品67篇,初中组作品23篇,小学组作品5篇;二等奖作品135篇,其中成人组作品2篇,高中组作品83篇,初中组作品39篇,小学组作品11篇;三等奖作品218篇,其中成人组作品2篇,高中组作品131篇,初中组作品62篇,小学组作品23篇。

活动首先在简阳中学26高25班提供的开场舞表演《小城谣》中缓缓拉开序幕。

接着,简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庞义老师为活动致辞。他感谢每一位莅临现场的嘉宾,感谢每一位创作者用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总结了“简之韵”的发展历程,并诚挚祝福了“简之韵”的未来。“简之韵”从简阳中学的文学梦正慢慢成长为简阳人的文学梦,文学就像那点点星火,一点点照亮周围的人,深耕文学这块土壤,才能真正行稳致远,厚积薄发。

活动第一项为一等奖获奖选手颁奖。

活动第二项,四川省简阳中学25高6班吴运浩同学带来了《写小人物的大师》主题演讲,分享他的小说创作之路。他提到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对小人物的关注及其传奇的医生对他和他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本次小说创作比赛也给了他一个追随大师脚步的机会,将自己胸中的幻想变成文字,既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寄托对大师逝世114周年的追思。

活动第三项,“简之韵”工作室黎旸剧社带来了“理发”系列的话剧《理发3》。

话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小说与戏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小说改编为话剧,赋予了小说新的生命力和意义,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活动第四项,为特等奖获奖选手颁奖。

活动第五项,在文学论坛环节里,特等奖部分获奖选手分享了自己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主题,也为我们朗读了他们小说中经典的段落。现场的师生静静聆听,咀嚼深思。

首先分享的是四川省简阳中学25高19班梁彬彬,她提到影响她一生的名著《老人与海》,并提到在自己小说中融入了与生命抗争的不屈精神,与主持人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一场大病让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二位分享的是四川省简阳中学25高10班周可言,她的小说是《放生一块冰》,她说“冰”就是心中的执念,放下心中的执念,勇敢追求未来,获得新生。让冰融于大海,扬帆起航。

接着分享的是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25初6班张誉瑞同学,他的作品《外婆的新夏天》让主持人非常感动,他说他终于明白看似漫长的人生也如四季般短暂,我们能做的是在每一季尽现每一季独特的魅力,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第四位分享的是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25初6班杨蕊遥同学,她分享了她的作品《燕知春》的创作历程,她说:“如今看见春时开的盛极的花,平凡却又绚烂,我觉得那就是姐姐的新生。然而今日之花或许已非昔日之花,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对我来说,过去值得怀念与记忆,而新生,亦在未来。所以希望用这篇文章致敬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第五位分享的是射洪坝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严筱凡同学,她讲到生命是有止境的,但是精神可以永久的延续,这就是永无止境的新生。在与主持人的互动中,“考上国防科技大学”成了一个美好的“约定”。

最后一位分享的是简阳市东溪小学六年级2班何雨蔓同学,她提到她在故事最后的设定,虽然两个老人之间留有遗憾,但正是因为这份遗憾才点出了她想表达的主题——“新”,在写这篇文章时,她对于“新”的理解是:新的挫折、新的成长、新的人生态度。

参与分享的六位特等奖代表,他们分别来来自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年龄对“新”有不同的理解,对“新”有不同的思考。

活动第六项,简阳中学党委副书记苏俊清老师为活动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她对获奖者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并对在场的每一个学生表达了殷切的期待。

活动第七项,中国文学翻译家刘荣跃先生为在场的学生做了题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的简短讲座,刘荣跃先生的文学翻译之路虽走的十分艰辛,却充满了挑战自我的乐趣,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让在座的学生点燃了希望的火苗。

活动最后,中国文学翻译家刘荣跃先生与四川省简阳中学举行了简洁但隆重的赠书仪式。刘荣跃先生怀着对母校深层的爱,将自己部分的翻译作品和散文集作品献给了母校,并表示后续会为简中师生捐献一个图书角,这份精神不正是契合了本次小说创作大赛的主题“新”吗?在传承的延续中寻找文学的另一种“新生”。

“文学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文学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世界。”简阳市第三届“简之韵”杯短篇小说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暨文学分享会圆满落幕,但文学沃土中的种子还在慢慢生根发芽,静静开花结果。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