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规程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4日 点击数: 字体:
    我校是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为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为我校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辐射和引领示范作用,根据简阳市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程,作为我校相关工作的指导。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推进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纳入学校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3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有学期或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学校成立心理研究室(教研组),由教科室具体指导。
    组长:罗小丽
    顾问:杨勇军、艾国军等。
    具体执行涵盖各年级各班。
    4.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
    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并有会议纪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部门,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有相关的工作档案。
    5.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二、条件保障
    6.配齐配好教师。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7.加强培养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8.保障教师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制定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的相关措施。
    9.加强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或学校图书馆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
    10.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1.保证课堂教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等。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
    12.注重学科渗透。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或提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13.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开
    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4.做好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主要用于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值班记录、辅导过程记录完整并及时归档,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心理辅导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辅导质量,依法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记录在案。
    15.密切社会合作。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四、科学发展
    16.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验成果。学校至少有1项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获奖成果,有2篇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或1本公开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
    17.提高教育实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年以上,在区域内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
    18.杜绝不良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应充分考虑对学生心理的积极正面引导,对于因学校原因导致重大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
    1.不应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而应是联系实际的应用课心理健康课要传授给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心态调适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使学生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但它绝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课程。心理健康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排除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忧虑,学会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人际关系上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使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心理变得健康,使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完善。为此,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条条,而是要把学生引导到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杜绝纯理论灌输,而要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开展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心理调控
    技术和自我超越方法。如果学生虽知之而不能行,则会加剧其消极情绪的体验,心理健康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不应是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课,而应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心理健康课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如在讲授“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独特的容貌、性格、信念构成了独特的你,你不必非要变得和别人一模一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别人不一定拥有;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成绩,哪怕是丝毫进步,你也会信心倍增;要努力包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必因为自己相貌不佳而苦恼,也不必由于自己身材不好而忧愁。对学生学习教材中遇到的疑点进行适当的点拨,促其自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确的讲解,促进其思路畅通。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要让课程教学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课。
    3.师生之间要具有心理相容性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做到人格上平等,情感上、心理上相容,这比在其他任何教学中更显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幽默,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师生心理相容。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否则这门课程的教学只会流于形式,而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教法就不能像他课程那样采用讲授式、自学式等教学方式,而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实际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以下一些教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1.讨论分析法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讨论分析法,学生可根据资料与经验对高职生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恋爱不需要学习,这是一种自然本能,无师自通”,“在大学不谈恋爱是人生中的遗憾”,等等。因而导致的问题则是: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有的失恋后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讨论主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讨论题目: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什么是爱?何时谈恋爱为最佳时机?当你真的失恋了,该怎样正确对待?讨论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辩论式讨论等。在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时,教师往往不参与,而是静观其变,最后做出总结。
    2.案例分析法
    可把学生在自我认识、学习活动、情绪、人际交往、恋爱、个性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成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然后师生就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矫正办法等一起展开分析讨论。如在讲授情绪这一章节时,可选择下面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有一位女生,她的人缘越来越差,她为此感到非常烦恼。她自己知道脾气不好,爱生气、爱发火,有时仅仅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会发飙,吵架、摔门而去、摔东西、冲着别人大喊大叫都是她的宣泄方式,虽说自己当时痛快了,但却总是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她每次发完脾气后又总是后悔,虽说事后她也会向人道歉,但是这种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发生,时间久了,周围的人也不想一再地容忍她,渐渐地就疏远了她。她很痛苦,又恨自己,明明知道自己不该胡乱冲人发脾气,可是到时候为什么偏偏忍不住。教师先让学生针对这一案例进行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她解除烦恼?在引导、分析的同时,可将有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浓缩进分析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中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因此,在选取案例时,应注重从学生关心和渴望了解的问题入手,力求使选用的案例具有现实性、代表性、生动性。笔者相信一个优秀的案例会引起学生认识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用表演方式来启发学生对心理问题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把角色扮演与心理剧结合起来,在课程中适当运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角色扮演和心理剧表演,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为主,使学生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激发处理问题的灵感。角色扮演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即兴性,创造自由轻松的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认清自己的问题,培养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①事前沟通,使成员有所了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②说明情境,将能扮演的情境及其特征加以说明,并让成员有机会提问并提出建议;③让学生自愿选择角色,不是事先背好台词,到台上表演,而是面对一种生活情景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再现出来,即兴表演,当场发挥;④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4.行为训练法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应以行为训练为重点,使学生有效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换。行为训练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的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后,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自卑、胆怯、自信心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
    情况,在教学中笔者除了教学生一些增强自信的方法外,主要对他们进行自信心培养训练。为培养学生的自信,笔者采用了下列训练方法:①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大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尽量介绍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要求不能少于15~20条优点。②创设一些情境,例如,别人随意占用你的时间,令你觉得无法支配自己,你该如何表达你的想法;同伴要求你陪他参加你不喜欢的活动,你该如何拒绝;当一位异性向你表达爱慕之意并提出与你交朋友时,你根本没有这种想法,怎样谢绝对方?训练时把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不自信的学生向对方清楚地说出“不”,让学生学会做出拒绝。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