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卷政治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5日 点击数: 字体:

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

政    治

 

[命题热点]

1.“两会”新理念、新思想。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经济”“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国制造+互联网”“工匠精神”等新词频出,需要高度关注。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等,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亮点较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赤字财政”需要引起重视。

3.创新发展。

    “质量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科技创新”“创意经济”等都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4.依法治国。

    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教育是关键。高考命题可能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素材,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重要法律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做好投身到法治建设实践的积极准备。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在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高考命题一般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迹,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7.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

    每年高考哲学选择题都会有一道科技类材料,2016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力波”等科技事件要引起重视。

 

[原创猜题]

热点一:“两会”新理念、新思想

{猜想试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  “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以取得“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效果。“分享经济”的领头羊均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通过搭建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能精确地动态匹配闲置资源的供需双方,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我国,从空置房租售到旅游住宿新模式,从交通出行、餐饮外卖到快递物流……“分享经济”正拓展到多个传统经济领域,市场也显露.出蓬勃生机。

“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如国内征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不完善;国内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影响社会参与程度;政府对“分享经济”的监管,仍然坚持传统行业的管理理念,不利于行业创新等。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面对“分享经济”时代的来临,政府应该顺应并改进与市场的关系,不能因为和现行监管法规相冲突,就采取禁止的态度,需要政府调整管制政策,实现从“政府本位”“权力本位”到“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的转变。公民在积极参与“分享经济”的同时,也应自觉承担责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意义,并说明政府应如何助力“分享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公民和政府的启示。

1.(1)①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在观念上和监管手段上对“分享经济”大胆创新;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2)①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政府应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健全行政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猜题分析}

“分享经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均有提出。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分享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有可能进入高考命题者的视野。本题既有微观的切入,又有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把握,命题角度把握较好。除此角度以外,《经济生活》角度还需要注意分享经济对公民生活的影响,从微观方面分析原因及依据(或积极影响等),涉及消费观念、消费质量、消费水平等考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2.(1)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品。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②要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自觉投身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当中。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答案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符合题意即可)

{猜题分析}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企业发展,而且对国家和公民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文化生活》角度要注意分析弘扬“工匠精神”理由,涉及的重要考点有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生活与哲学》角度则一般为小切口,可能会选择关于“工匠精神”的某一个或几个观点作为切入口,涉及的重要考点有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等。

 

热点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精神

1.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这是基于

①意识能指导人们通过实践将蓝图变成现实②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③意识影响着实践发展的方向与效果④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B

{猜题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哲学中意识的作用这一考点考查的频率非常高,需要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哲学还需要注意社会意识的作用这一重要考点。

 

2.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

①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②创造平等投资机会,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③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④提高潜在增长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D

{猜题分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同时高考对原因或目的的分析类设问较多,这是选择本题的原因。除此之外,《经济生活》角度还需关注生产决定消费这一考点。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阐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揭示了从鼓励先富转向追求共富的国家发展取向。

材料一  要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重要提升,也是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求。实现共享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意味着我们今后将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两个领域同步发力。只有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们在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上都有“获得感”,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材料二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阐述“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时指出,要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坚持共享发展的理由,并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3.(1)①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坚持科学执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经济社会两个领域同步发力;坚持民主执政,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②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关注民生;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①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坚持共享发展,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解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猜题分析}

    “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除此之外,《政治生活》角度还需要关注党和政府重视共享发展的原因,涉及的重要考点有国家性质,党和政府的系列知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11 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2014年中国人的海外消费总规模已达1520亿美元,2015年双十一网购活动中,在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参与跨境消费的中国人也超过了3000万。中国人跨境消费的类别集中于奢侈品、婴幼儿食品用品、零食、手机数码、运动鞋、手表以及日化家居产品等方面。

为什么中国人不买国产货而热衷洋货呢?因为多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以价格取胜,定位聚焦于中低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现在我国民众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供给端和需求端开始出现一些结构性的矛盾。消费者要什么我们就产什么,确实起到过很好的效果。可是,光跟在需求后面走,会陷入被动,还会被外国抢占了先机。市场不仅可以寻找,而且还能创造。我国应该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使中国的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能够更加匹配,通过劳动力、创新等要素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向供给侧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并说明应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1)合理性:①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凸显,外国在供给端占领先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②生产决定消费对象、质量和水平,并激发消费动力,需要发展生产,提供有效供给,创造市场。③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推进供给侧改革: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过剩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引导产品向中高端转变。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有效劳动供给。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

(2)①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证;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导。②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③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题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可能会引起高考命题者的关注。除此之外,高考命题可能会选择微观材料切入,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涉及的重要考点有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生产与消费、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等;《政治生活》角度涉及的考点有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协等。

 

热点三:创新发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和国家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此,国家提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坚持需求导向,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让科技成果,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

材料二  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要加强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情况。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对科技成果转化法进一步落实加以细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指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说明国家是怎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各个主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所发挥的作用。

1.(1)①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技术研发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的结合,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2)①公民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立法建言献策。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修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贯彻实施。③国务院对科技成果转化法进一步落实加以细化,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猜题分析}

    国家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从各个角度分析国家重视创新的原因,以及不同主体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

 

热点四:依法治国

1.《人民日报》2016年2月4日载文指出,法治国家以法治社会为基础。法的施行有赖于全体人民和全社会的支持,国家法治化不能没有社会参与,不是脱离社会的法治化。这一观点对公民的启示是

①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A

{猜题分析}

    依法治国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的作用,本题考查了公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考查公民参与依法治国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材料一  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一国法治指数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法治指数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法治指数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较低。2014年我国法治指数为0.4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0.83的指数。对此,国家强调,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完善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

材料二  为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制定和修改国家重要法律时,法律草案初审稿以及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征求意见,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发表看法。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等10多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近10万公众提出20多万条意见,对法律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企业与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强法治建设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阐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原因。

2.(1)①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推动企业发展。③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②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向公众征求意见,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能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向公众征求意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使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猜题分析}

    依法治国作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持续关注。本题侧重分析了原因和影响,除此之外,《政治生活》角度还可以考查完善法律法规的举措,涉及的考点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人大的职权等。

 

热点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习马会”上,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呼吁“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这表明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②传统道德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③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D

2.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将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前景。这对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推动两岸关系发展②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④自在事物的联系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A

{猜题分析}

    “习马会”是2016年高考的重要热点,考查的方向主要涉及文化和哲学两个模块,且联系的观点在历年高考的选择题中均有考查,需要高度重视。除上面两题以外,《文化生活》角度还涉及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等考点。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如一把尺子,度量的是一言一行,影响的是一世一生。家风家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文化中的集中体现,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一脉相承的。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再次提及家风建设,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强调家风传承不可忽视,以家风建设促党风政风转变,努力营造政治上的青山绿水。

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好的家风培育浩然正气、涵养廉政文化,为党建奠定良好基础;家风不正,则失去最初的规矩约束,思想走歪、作风问题滋生、腐败问题蔓延,给党和国家带来危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领导干部要加强家风建设的理由。

(2)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3)请你就开展建设优良家风主题教育活动拟定两条实施方案,并指出其《文化生活》依据。

3.(1)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家风建设有助于推进廉政建设和政治文明的发展。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家风建设有助于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正确履行职责。③良好家风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加强家风建设有利于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⑤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加强家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考生如从“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广大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有利于引领风尚、教育家人、服务社会,促进优良党风政风的形成。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领导干部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延展和深化,有利于带动党风和政风的转变。

(3)答案示例:①建设家风文化长廊,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②收集家风家训小故事。③组织学校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猜题分析}

    好的家风家训凝聚着诸多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习近平强调以家风建设促党风政风转变,把家风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除此之外,《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角度还可以考查加强家风建设的举措,涉及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价值观等考点。

 

热点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善行善举,源于大爱。”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凸显社会“正能量”的网络募捐、微慈善等民间公益慈善迅速发展。

材料一  借助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互动性、高效性,网络募捐可以使受助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摆脱困境,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慈善的力量;但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保障募捐信息的真实性而屡屡出现诈捐、骗捐事件,并且,因缺乏对善款使用和余款流向的监管,让人们对慈善募捐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2015年10月,“怀胎十年”的慈善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这将是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根本性法律。草案以法律之名重塑慈善公信力,让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材料二  对是否参与网络捐助,同学们看法不一。李丽: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操心被骗而停止善行,我会积极参与网络捐助;王强: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欺骗人、肆意消费人们的信任,助长社会冷漠之气,我不会参与网络捐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支招儿。

(2)你支持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

(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发挥网络募捐“正能量”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语。

1.(1)①依法加强对网络慈善事业的监管,打击慈善领域的违法行为,重塑健康的网络慈善文化。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善行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共享。③树立诚信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救助氛围和文化环境。

(2)支持李丽: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其主流是好的,不应以负面现象否定网络募捐的正能量意义。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要只看到曲折性而对网络募捐的未来发展丧失信心。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可忽视,要敢于同诈捐、骗捐行为做斗争。(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支持王强:①部分影响整体,一部分的骗捐、诈捐的失信行为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对募捐的信任。②量变引起质变,如果不良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整个社会不再信任,彼此冷漠。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表达爱心可以有多种方法,不必局限于网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答案示例:爱心彰显人性光辉,友善助推网络慈善;关爱之手互联,美好生活共有。

{猜题分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考查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由及举措,涉及的考点有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热点七: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

1.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棋手的“人机大战”再次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机大战让我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给人类智慧的挑战与压力,而这种挑战与压力也更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当前智能的边界,更会促使我们更为深刻、谨慎的理解人工智所蕴含的机遇与风险。人工智能的发展说明

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各不相同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须通过科技成果来检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A

{猜题分析}

    “人机大战”是2016年媒体和社会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涉及到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历年高考考查中,认识论的知识点为必考点,故需要引起重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矛盾双方的转化,认识的发展等角度考查。

 

2.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5年9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使用激光和反射器,观测到了13亿光年外的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材料佐证了

①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②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③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B

{猜题分析}

    引力波的发现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精确的检验广义相对论,也开启了观察宇宙的新视窗,是2016年高考的重大热点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的原因。

(2)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请你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建议。

3.(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屠呦呦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屠呦呦团队广泛收集《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③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在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运用西医炼药技法,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

(2)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医西医是互补的,具有同一性;中医西医作为不同医学体系,有各自的医疗理论、医疗方法,具有斗争性。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医西医的互补以其差异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联手;中医西医在联手中又要维护各自的理念和利益。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医西医应通过竞争合作,共同联手呵护人类健康。

 (3) ①中医药的发展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传承,更要创新。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③将西医文化的精华融入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猜题分析}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2016年高考的热门,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的可能性较大。除上述角度之外,《文化生活》角度还需要注意文化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等考点。《生活与哲学》角度还可能涉及实践与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矛盾基本属性、辩证否定观、人生价值等考点。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