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声】母校情怀(刘荣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点击数: 字体:
母校情怀
刘荣跃   所属班级:74初9班  班主任:王典瑶
 
 
作者2018年摄于川藏线上

人对母校总是有着深深的情怀,因为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对于我而言,简阳中学就是一所让自己永远值得怀念的母校。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只读了两年初中,但是学校、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对我一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忘不了班主任王典瑶老师,她是那么和蔼可亲,深受同学们喜欢。我忘不了教我们英语课的刘开奕老师,他的知识是那么丰富,正是他当年谆谆教导我要多练习写随笔,使我如今在文学翻译和写作上受益不少。我忘不了教我们体育课的林济帮老师,在他的影响下我一直热爱体育锻炼。我忘不了的老师还有很多。如今已不存在的那座教学大楼,那宽阔的操场,那篮球场,还有那勤工俭学的地方,以及与同学们一起上课、去农村支农的情景等等,都历历在目,那么亲切,永生难忘!

我是1974年14岁上的初中,1976年毕业。我的班主任王典瑶教我们语文,她是一位曾给自己带来过重要影响的好老师,尽管许多年过去了,但年幼的我在那两年里的学习情景时时清晰地浮现于眼前。王老师给我们讲课,带领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到农村去锻炼,一幕幕情景仍然那么清楚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关于我在简阳中学的初中生涯,有一件事印象比较深刻,就是初中毕业面临继续上高中还是“下乡”的问题。只要能够上高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不会选择下乡的。按照我的成绩和表现,上高中毫无问题。然而我响应政府的号召选择了“上山下乡”的道路。接着是向学校写下乡申请,可以说那时也引起了一点震动,记得学校十分重视,大张旗鼓地对我们积极申请响应政府号召下乡的同学,予以宣传和表彰,我想那些图片和文字一定还存放在学校的档案里吧。如果有机会再看看,必定是挺有意思的。

就这样,年仅16岁的我告别了初中,告别了大部分同学不久将迈入的、我一生中所缺少的高中生涯,告别了学校,“到广阔的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回首那时的选择,我并不觉得后悔。我总认为世在人为,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不管你选择哪条道路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主要看你如何去对待。只要有了积极的心态,你总会从或许不利的环境中找到有利的东西。金子无论放在哪里都会焕发光彩,说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继续读高中,我可能会考上大学(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考上了),以后再当上教授或其他什么的。可我现在所走过的道路、所取得的收获,不也同样很让自己欣慰吗?是的,下乡两年吃了不少苦,但那样的苦如今看来也相当难得。它使我经受了磨炼,使我多少体验到了农村的生活,使我看到了农民的艰辛,使我赶上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末班车,获得了一种难得的锻炼机会。

10年前,母校简阳中学举行了110周年校庆。我和妻子是同一级的校友,那天抽时间去了母校,看见校内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翻阅了母校印发的纪念册,从中找到我们初中那个班级的名单。于是,一些由名字联想到的同学的形象渐渐浮现在眼前,它们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40多年前的那两年初中岁月。但有些同学的名字我却觉得陌生了,想不起具体是哪一位同学。毕竟已过去了漫长岁月,在这当中大家都发生了怎样巨大的变化啊!一个个同学都成家了,孩子也都大学毕业或参加工作了,同学们如今也都到了“奔六”的时候。有的同学现在还经常或时时见到,有的就再也没见过了。

转眼40多年过去,我们这一代人仿佛忽然间就到了“耳顺”的时候,真是日月如梭,使人感慨!好在自己不断努力,一直坚持在热爱的文学翻译事业上辛勤耕耘,用青春,用而立之年,用不惑之年,用耳顺之年,换来了一个个收获!人生的奋斗是艰难曲折的,但也充满了快乐和喜悦。我喜欢冲浪般的生活,在浪涛中奋力搏击,自然比始终呆在平静的水里更多了一些难得的情趣。那种美妙和欢乐,只有亲身投身其中的人才能够真正享受到。

由于对母校怀有这种深厚的感情,我经常会想到她。前不久,我还托李旭辉老师把我写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励志书《兴趣与毅力成就梦想》转送了不少给学校。曾去阳安中学作过励志讲座,分享我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受到同学们欢迎。我也向有关部门提出过,如果需要也可回母校简阳中学做个分享交流,以便激励母校更多的有志青年。我甚至想到,今后条件成熟时还可参与一些助学方面的公益。等等这些,都表明了我对母校的特殊感情,这份情必将是永恒的!而母校,现在时时也把媒体对我的宣传报道挂在网站上,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可贵的荣誉。我会继续努力为母校增光添彩,做一名合格的校友!

祝愿母校越办越好,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2019年9月于简阳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