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解读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之地理篇:明确考点,狠抓主干

文章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4日 点击数: 字体:

地理篇:明确考点 狠抓主干

眉山一中 特级教师 王怀福
成都七中 高级教师 罗福俊

    2016年地理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与前几年相比,差异和变化很小,主导方向力求保持稳定。其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考核目标与要求: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版)》中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的有关内容。
命题重点: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干知识:地球仪,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全球海陆分布,板块构造,时区和区时,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日出、日落方位的季节变化,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热力环流,降水形成条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常见天气系统,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水循环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的成因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和商业的区位,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与防治,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区域位置、特点、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方向等知识。

复习建议:

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高考方向。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最近指出,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4 项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2.明确试卷特点,培养解题能力。

全国卷与地方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重视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迁移能力的考查;重视地理图表信息解读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区域图、等值线图;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考查;Ⅱ卷综合题都以区域地图(一道中国地理、一道世界地理)做载体呈现等,但全国卷也有自身突出的特点,说几点必须引起重视的:

①全国卷最能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特色,它多运用真实新材料,创设贴近生活的新情景,且情景、材料相对较单一,这就要求提高对新情景的快速理解与解读的能力。

②多围绕一个主题层层设问,反复追问,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Ⅱ卷综合题,比如全国Ⅱ卷2015年围绕尼日利亚铁路分布修建问题命题、围绕河套平原水资源利用问题命题。

③综合题得分点分值不固定,一个得分点可以是1分、2分、3分、4分甚至5分,这对新加入全国卷考试省区的同学是一个挑战,这将严重制约“以分值答题”的常规答题模式,严重影响你“踩点”答题。

④综合题注重思维过程,部分设问缺乏答题模板,对解读、提取、应用图表、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思维过程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更高,比如全国Ⅱ卷2014年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015年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心系高频考点,狠抓主干知识。

后期学习紧张,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效益,要遵循“舍得”原则,有舍才有得,应该攻克以下几个高频考点:

①地球地图: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②自然地理: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与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判读及其影响;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特点;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河流湖泊的特征;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

③人文地理: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地区分布及人口问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原因、影响。

④区域地理:区域空间定位(模糊定位)、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与海域;中国的农业;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及治理保护措施;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对策;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⑤旅游地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⑥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与措施。

⑦环境保护: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危害与防御措施。

4.重视区域地理,把握分析方法。

大量高考试题都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但从历年阅卷统计看,在涉及区域地理内容的试题中失分严重,主要是不熟悉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甚至是无法判断区域的位置造成的,所以区域地理的掌握质量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区域地理复习重点主要有:

①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地图的识别;

②区域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点、线、面)规律的描述;

③区域自然环境(地、气、水、土、生)特征的描述;

④区域环境要素(自然、人文)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问题、措施。

5.重视概念原理,善用地理语言。

在审题正确的情况下,答题失误多半是对地理基本概念的内涵不理解、地理原理的内涵不清晰造成的,比如地形类型名称与地形区名称;地形特征与地势特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与热力环流原理;盛行风上风向与最小风频方向;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复习中一定要搞清楚这些概念、原理的内涵与逻辑,并使用地理语言答题。

6.注重图表判读,提取有用信息。

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识记、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图,并加强对等值线图、地理分布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试题的判读与训练。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